张祯很欣慰,奉先同志越来越上道了。她只略微提了一句,他就知道怎么做。还做得比她预想中好,真棒。她已经学会了骑马,大多数时候,都骑马跟在吕布身旁,累了才回马车。霍红儿和半夏相处融洽,她提过的两个小丫环准备去投乡下的亲戚,没有跟她一起进京。因从小被当做歌伎培养,她只会唱歌跳舞,取悦男子,没学过绣工,对此很感兴趣,缠着半夏要学,口口声声大师姐。半夏被她叫得晕头转向,压箱子的功夫都拿出来了。张祯想着又不靠她们绣活卖钱,让她们歇一歇,两人却不听,依然高高兴兴地理着丝线。便也由得她们。第39章 他反应会这么大,主要是因为穷半个月后,大军抵达长安。毫不夸张的说,整个长安都轰动了,围观议论者无数。从郿坞缴获的财物粮食,吕布按照计划只上交了一成,但就这一成,也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巨额数字。一百多辆牛车装得满满当当,运输的也只是贵重的金银财货。粮食根本装不下。吕布在郿县就地征了两千多民夫,再加两千士卒,四千多人肩挑手扛,连拉带拖,才把那一成粮食搬回京城。整个队伍连绵数十里,翻山越岭时就像一条长龙。王允、士孙瑞、杨瓒等人也险些惊呆下巴。士孙瑞甚至还下意识看了看太阳。——是从东边升起来的,并无异常。他们如此惊讶,一是因为董卓敛财之巨,二是因为吕布竟然舍得上交国库这么多。诚然,他肯定私下截留一部分。但这差不多是约定俗成的潜.规则,谁出兵都得拿一笔,不然拿什么养手底下的将士?谁愿意为你卖命?此前,他们也曾预想过吕布会交回多少战利品,都觉得几十车顶天了。他就是一文不交,说没找到董卓的库房,他们也只能信。绝不会因此而跟吕布翻脸,也不敢。然而,吕布出乎了他们的预料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呀?王允想破头皮也想不出来。 茫然中忽然冒出一种想法,莫非,吕布真心辅汉?不,绝不是!下一瞬,王允否定了自己的猜测。吕布真心辅汉的可能性,比吕布视钱财如粪土还要低。那可是吕布!他眼里有谁?没有丁原,没有董卓,也没有陛下,只有他自己!小皇帝刘协看着送进宫的一箱箱首饰、布料,几乎落下泪来。抓着吕布的手不放,感动地道,“若满朝文武皆如奉先,朕还有何忧愁!”他反应会这么大,主要是因为穷。两汉至今二十九位皇帝,他是最穷的那个。从洛阳到长安,说好听点是迁都,说难听点是逃窜。董卓只准他带随身之物,他还没有随行的大臣富裕,日常花用全靠大臣供奉。到达长安之后,临时征收了一次税赋,才有钱粮修缮未央宫。但各地天灾人祸不断,税赋收不了多少,收上来也是填入国库,不是给他私用,因而他还是穷。朝中公卿出自名门望族,底蕴深厚,个个都比他阔绰。可他不能叫他们进献大笔钱财。就是叫了,他们也不会答应,估计还会义正辞严地骂他是昏君,行废立之事。主动给他这么多钱的只有吕布一个。虽然这些首饰、布料本来就是皇家之物,但吕布愿意还回来,就说明心中有他。换了王允、士孙瑞、杨瓒等人会还么?刘协对他们没有信心。看着他那感激涕零的样儿,张祯心生怜惜,安慰道,“陛下只管稳坐龙庭,万般难事,皆有大将军替陛下分忧!”她来过未央宫两次,这是第三次。有一有二再有三,就会成为习惯,禁军、宫人看她的目光已经没有第一次那么惊奇。爷爷说过,“习惯”是一件很可怕的事。刘协眼眶微红,“奉先国之栋梁,朕得此良臣,乃是祖宗保佑!”吕布:“陛下谬赞!”君臣二人你来我往,推心置腹地说了好一会儿话,又一起用了晚食,刘协才让他们回去歇息。对于张祯,刘协也很亲近,还不小心叫了她一声姐姐。意识到自己叫错,他很不好意思,小脸通红。 出了未央宫,上了府里来接的金华皂盖车,吕布长舒一口气,埋怨道,“我说不来,你非要来,看罢,天色都晚了!”两人相对而坐。虽然金华皂盖车很宽大,但他手长脚长,一双长腿几乎塞到张祯眼前,她只好束手束脚地缩在车厢角落。笑道:“大将军亲自进宫,方显心诚。”由别人押送那些东西到刘协面前,哪及得上吕布亲自出面?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需要维护,不是“理当如此”就真如此,君臣关系也不例外。君臣之情,也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。倘若这是一个攻略游戏,攻略刘协需要进度一百,那么现在进度条大约走到二十了。吕布背靠软垫,懒洋洋地道,“不耐烦跟他说话。咱们这位小皇帝,不长个子光长心眼子。”